時尚行業的蓬勃發展,離開不了設計師的創意。設計師的創意和獨創作品是時尚行業能夠長遠發展的珍貴基石和財富。在歐美地區,對于設計師品牌的原創保護力度十分給力,但在國內,我們對設計師的原創作品保護力度相對來說不足。
近日,中國時尚產業知識產權大會公布了一份調查,數據顯示,有60%的設計師品牌表示被抄襲過,25%表示被假冒過。猖厥的抄襲仿冒,不僅體現出設計師品牌面臨的個人或品牌發展困境,也體現出我國時尚產業想要繼續深遠發展所要解決的障礙和問題。
抄襲仿冒如此猖厥,是多種因素造就的。首先是歷史原因,我國時尚產業發展較晚,相關法律制度和監管制度并不完善,對于監管和判定抄襲這一方面有著一大片空白,抄襲和仿冒的定義和保護原創的意識尚未標準化、普及化和公開化。
其次,我們的公民還未曾培養出優良的原創保護意識,體現在消費者方面,很少有消費者主動去尊重原創,一件網購的時尚衣服,無論是“同款”還是設計師原創出品,大家都并不關注,即使意識到是所購買的衣服是“仿冒品”也并不在乎,這也就導致了“假貨”叢生。
另一個方面是,雖然設計師品牌對于保護原創的需求強烈,但是大部分被抄襲的設計師并不主動維權,一方面是維權知識和經驗的缺乏,比如不清楚維權的部門和方式;另一反面是維權意識的匱乏,比如可能認為“維權沒有那么必要”;第三個原因則是因為維權成本太大,許多設計師品牌是比較小眾的,并沒有足夠的資金、精力和時間投入到維權當中,而我國對于保護原創的法制監管不夠完善,也加劇了維權的困難。
面對上述這些行業問題,我國相關組織和平臺也開始行動起來,發力保護原創品牌,普及維護原創的意識和落實維護知識產權的實操。比如中華商標協會學術委員會主任沈春湘,就提出了開啟在線登記及保護的網絡平臺服務、加強國際交流等六項決策。
版權資深保護專家黃清華則帶領團隊搭建了一個知識產權保護平臺,這個平臺是一站式版權綜合服務平臺,平臺利用AI技術、云計算技術和區塊鏈技術等,為用戶提供存證、登記、監測、取證、法律維權服務等,使用戶更加方便、快捷、節省資源的去維權。
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則成立了專門的打假團隊,并把數字化科技應用到原創保護當中,只要發現抄襲或假冒品,則馬上予以下架處理。
時尚行業想要長遠發展,需要消費者、設計師、企業、政府......大家共同努力起來,提升原創保護意識,尊重設計師的創意和珍貴作品,落實維護知識產權的實際行動,這樣才能趕超上歐美時尚產業的發展。
>>進入INSIS FEMME品牌中心